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07
    上一期   
    资源开发与测绘
    基于 3DMine+自研工具 +SuperMap的 矿山智能开采规划技术体系构建
    张一丁1 , 赵 昕1 , 付万谦2 , 黄雪林1 , 张礼兵1 , 白文1 , 杨 文1 , 李念容1 , 杨硕文1 , 郑永新1
    2025, 41(3):  1.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1
    摘要 ( 8 )   PDF (1665KB) ( 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砂石,智慧矿山”理念的提出加速了全国范围内砂石行业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依据广 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石场 “绿色砂石、智慧矿山”的建设标准及内容要求,采用基于 3DMine+自研工具 + SuperMap的技术路线,对新型绿色矿山智能开采规划技术体系进行构建研究。在应用 3DMine进行砂石矿山模型 构建的基础上,采用自研工具进行采剥计划自动化分析生成,最后基于 B/S架构应用 SuperMap对智能开采规划 成果进行数字孪生构建展示。经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石场建筑用花岗岩矿项目智慧矿山工程实践验证,基 于 3DMine+自研工具 +SuperMap构建的矿山智能开采规划技术体系,与新型绿色砂石产业结构相适配,具有较 高的工程实现价值与可执行性,可为其他矿山企业在矿山智能开采规划方面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借鉴方向。
    煤层重复采动下高陡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毛朝勋, 陈 彬, 姚锡伟
    2025, 41(3):  6.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2
    摘要 ( 6 )   PDF (4003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煤层的重复采动控制高陡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直接影响高陡斜坡的整体稳定性。为了深入研究高陡 斜坡在煤层重复采动作用下对斜坡的变形影响,以贵州水城县攀枝花煤矿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无 人机照片及工程地质手段,运用 FLAC软件对煤层重复采动诱发高陡斜坡发生的变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受到地形地貌和煤层重复采动的影响,斜坡出现局部崩塌,变形破坏模式为:斜坡沉陷 -拉裂阶段→斜坡裂缝 贯通 -崩塌阶段;斜坡在煤层重复采动影响下,采空区顶部岩体向下发生弯曲变形,逐步形成裂缝带,最终发 生塌落,采空区顶部随着岩体塌落逐渐卸荷,顶板竖向应力逐渐减小,在塌落的两端出现卸荷拱,且向两端延 伸出去,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煤层开采层数增加,高陡斜坡的整体稳定状态由稳定发展到欠稳定状态。可见煤 层的重复采动对高陡斜坡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基于 FLAC2D与 GeoSlope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
    文义明1a , 付学会2 , 赵仁山2 , 程 涌1 , 王发龙3 , 刘章振3 , 卢 萍1b
    2025, 41(3):  13.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3
    摘要 ( 10 )   PDF (191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阶边坡角是露天灰岩矿开采中的关键结构参数,其设定对矿山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 响。基于新 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边坡力学参数作为该露天矿山边坡岩体稳定性计算的推荐值,采用 FLAC2D 软件与 GeoSlope软件进行露天终了境界边坡稳定性分析,对两种模拟稳定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综合考虑 研究区灰岩地质背景,最终确定灰岩矿露天采场边坡最终边坡角控制在 49°以内,终了台阶坡面角为 65°,工作 台阶坡面角为 75°,台阶高度为 10m。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露天采场边坡剖面的安全系数 FS 均 >115,满足了 Ⅲ级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规范要求,为矿山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保障。
    云南某低品位氧化铅锌矿回转窑还原焙烧工业化研究
    杨志鸿1 , 曾 鹏2 , 李永佳1 , 张金梁1
    2025, 41(3):  2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5
    摘要 ( 7 )   PDF (130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存某地的氧化铅锌矿具有储量大、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难以发挥经济效益的特性。为研究低品 位氧化锌矿还原挥发的规律,逐一对原料及产品的化学成分、赋存状态、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对还原焙烧过程 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探讨。实验探索确定了配矿 (配入 25%的还原煤)、制粒、干燥、还原焙烧、水淬的生产 工艺流程。将还原焙烧过程中挥发的 Zn蒸汽冷却后收集于烟尘中,其中锅炉尘平均含 Zn2949%,表冷尘平均 含 Zn4294%,布袋尘平均含 Zn6093%。采用 XRD对原料和炉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炉渣中的 Zn、Pb物 相消失,表明回转窑还原焙烧工艺可以有效地将原料中 Zn、Pb元素挥发出来。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得出该回转窑 还原焙烧工业实验过程中 Zn的总回收率达 9718%、Pb的回收率达 9630%,高效实现了次等资源的有效利用。
    IGSO卫星对 BDS3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
    龙凤婕
    2025, 41(3):  35.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6
    摘要 ( 6 )   PDF (3425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inclinedgeosynchronousorbit,IGSO)卫星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3nav 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3)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信号抗遮挡能力强的特点,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 优势明显。为了研究 IGSO卫星在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首先,选择亚太地区的 6个多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实 验 跟 踪 网 (multiGNSSexperiment,MGEX) 测 站。其 次,通 过 GAMIT1071分别研究了太阳活动低水平时不同截止高度角 (elevationmaskangle,EMA)以及太阳活动高水平 时 IGSO卫星在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同太阳活动水平和 EMA进行划分,并探讨其成因。实验 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水平,EMA的范围在 10°以内时,IGSO卫星在对流层天顶湿延迟 (zenithwetdelay, ZWD),可降水量 (precipitablewater,PW),南北梯度 (northsouthgradient,NSgrad)和东西梯度 (eastwestgra dient,EWgrad)的影响最大分别达到 2070mm、335mm、3012mm和 3189mm;EMA的范围介于 10~20°时, IGSO卫星在对流层估计产生的影响与 EMA呈现正相关。太阳活动高水平,EMA为 10°时,IGSO卫星在对流层 参数估计产生了更大影响,其中,对流层 ZWD、PW、NSgrad和 EWgrad的影响最大分别达到 3860mm、623mm、 5357mm和 5320mm;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IGSO卫星在夜晚对流层参数估计的影响远高于白天,且在低纬 度地区的影响高于高纬度地区。
    环境保护与化工技术
    滇黄精茎叶多糖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姚 波, 郭 茵, 王 鹏
    2025, 41(3):  4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7
    摘要 ( 8 )   PDF (214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滇黄精资源的综合利用,以云南滇黄精茎叶为原料,采用复合益生菌为发酵菌种,选择料液比、接种 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多糖的发酵工艺, 并通过测定 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显示,多糖的最佳发酵工艺为 料液比1∶50、接种量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25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2346%;多糖对 DPPH自 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浓度均呈正相关性,对 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 IC50分别为 429、 268mg/mL。研究表明,发酵处理可显著提高滇黄精茎叶多糖的含量 (质量浓度),发酵产物显示出较好的自由基清 除活性。
    丁二酸酐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 Ni2+ 的吸附研究
    宁门翠, 任友昌, 宋 煜
    2025, 41(3):  51.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8
    摘要 ( 6 )   PDF (178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壳聚糖对许多物质具有螯合吸附作用。通过化学改性可在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各种功能团,生成各种具有不同 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从而扩大壳聚糖的应用范围。实验制备了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研究其对 Ni2+的吸附性能。从 SEM图可以看出,酰化壳聚糖成球性状良好。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 pH=70、t=60min、加入量为 007g条件下对 初始浓度为20mg/L的 Ni2+溶液吸附效果最好。热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 Ni2+的吸附过程为吸热 过程,且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R2>099)。吸附过程不 仅存在材料内外表面对于 Ni2+的物理吸附作用控制,还受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化学吸附作用控制。
    水泥基露骨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韩长菊
    2025, 41(3):  57.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9
    摘要 ( 8 )   PDF (123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采用 P·O425水泥、P·S·A325水泥、10~20mm单粒径碎石、5~10mm单粒径碎石、5~20mm 连续级配碎石、水、减水剂、掺合料、增强剂等材料制备露骨透水混凝土,并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骨胶比增加,混凝土强度下降,孔隙率增加;采用 5~10mm碎石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比 10~20mm碎石拌制的混 凝土的强度高,采用 P·O425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 P·S·A325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孔隙率高。采用 5~20mm 连续级配碎石、P·S·A325水泥和骨胶比为 276时,获得的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最低,只有 43%。
    水泥基露骨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韩长菊
    2025, 41(3):  57.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09
    摘要 ( 0 )   PDF (1234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采用 P·O425水泥、P·S·A325水泥、10~20mm单粒径碎石、5~10mm单粒径碎石、5~20mm 连续级配碎石、水、减水剂、掺合料、增强剂等材料制备露骨透水混凝土,并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骨胶比增加,混凝土强度下降,孔隙率增加;采用 5~10mm碎石拌制的混凝土的强度比 10~20mm碎石拌制的混 凝土的强度高,采用 P·O425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 P·S·A325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孔隙率高。采用 5~20mm 连续级配碎石、P·S·A325水泥和骨胶比为 276时,获得的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最低,只有 43%。
    改进双通道 PCNN与 NSCT的图像融合
    杨 青1 , 阳广照2
    2025, 41(3):  6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0
    摘要 ( 2 )   PDF (1387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有众多参数需要人工设置及每次只能处理一张图片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双 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用于图像融合。改进的双通道模型引入了高斯滤波机制,将周围神经元以高斯分布形式 结合起来,使得模型不需要再考虑参数突触权重及链接放大系数,并且利用分形维数来估计其余的所有参数, 完全实现了参数的自适应化。因为是双通道模型,也具备了同时处理两幅图像的能力。两幅多源图像先通过非 下采样轮廓波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高频子带图像与低频子带图像。高频子带图像利用新提出的改进的双通道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进行融合,低频子带图像通过基于能量属性的方法进行融合,最后经过非下采样轮廓波逆变 换得到融合图像。多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视觉质量和客观评价方面都有一定的优越性。
    冶金技术与材料
    基于 RK3588S 和 AHD 摄像头的无人驾驶铲运机视频传输技术#br#
    尹业华, 李云财, 李 平, 肖彦龙
    2025, 41(3):  7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2
    摘要 ( 7 )   PDF (181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深入地下,深部的复杂地质应力和恶劣作业环境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峻挽战。在这种背景下,将开采装备自动化、无人化,成为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作业效率的关键途径。融合自动驾驶技术与远程操控手段,研发了一种视频传输技术并应用于地下铲运机无人操作系统。无人驾驶行运机视频传输技术通常需要高效、稳定且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以支持实时控制和监控。研究利用RK3588S 芯片及 AHD 摄像头,在千米深的矿井中,高效的视频传输技术为无人驾驶铲运机自动铲却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新型液驱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分析与趋势#br# #br#
    周 鹏’, 李慧东, 牛子, 吴相稷
    2025, 41(3):  8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3
    摘要 ( 6 )   PDF (1196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典型混动技术及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不足;分析了引入 AIMIS 模块的新型液驱型混动动力汽车布置方案;具体研究了 AINS 模块的工作原理、应用和关键技术;提出了新型液驱型混合动力汽车在优化 AIMS 的控制策略、提高整车可靠性、优化车辆成本与市场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方向,以及如车辆的智能化自动化、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健康发展、多技术融合发展等长期前景。
    建筑设计与土建施工
    建訫滬眛鑲劉官筑僰橈譏麓鞑妮业锖么頎蓼承繕庥煙釦胃包商分级管理作用机制重复博弈分析#br#
    张 锋
    2025, 41(3):  8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4
    摘要 ( 8 )   PDF (1002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重复博弈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和演绎推理,提出了解释承包商分级管理作用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承包商分级管理是一种关系治理方法,这种关系治理以关系承诺的方式给予优质承包商未来持续合作预期,能促进业主与优质承包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项目合作的绩效,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本研究为承包商分级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乡村公路工程竹筋加筋土路基应用#br# #br#
    张 玮, 娄广龙, 杨蕾颖
    2025, 41(3):  96.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
    摘要 ( 7 )   PDF (1004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 要:当前公路工程竹筋加筋土路基层级铺设一般为单层级,加固覆盖范围受限制,导致最终的乡村公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提出对乡村公路工程竹筋加筋土路基的应用分析:根据当前测定需求进行下承层及放样处理,采用多层级的形式打破加固覆盖范围的限制并设置多层级灰土层和竹筋防腐;在此基础上,结合加筋土计算与竹筋层铺设实现乡村公路工程竹筋加筋土路基应用。测试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7个独立测试区段,分别在 100 kN、150 kN和 180kN3个预压阶段环境下,其路基荷载比均可以达到5.5 以上。这说明设计的乡村公路竹筋加筋土路基应用方法高效、可靠,且针对性强,路基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实际施工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
    电子信息技术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义感知 Bloom Filter#br#
    张 浩, 太梦思云, 赵文韬, 和炜
    2025, 41(3):  101.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6
    摘要 ( 7 )   PDF (2443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据量的迅猛增长,传统的 Bloom Filer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流时面临较高的误判率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为提升数据流处理的精度与效率,提出了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语义感知 Bloom Filter (SABF)。SABF通过融合大语言模型在语义理解方面的卓越能力,生成文本数据的语义嵌入向量,并利用这些信息调整哈希函数的选择及位图结构设计,从而更精准地识别文本数据的语义特征。实验结果表明,SABF 能显著降低误判率,尤其是在数据规模扩大后,其误判率较传统方法降低了超过20%。此外,SABF在识别语义相似文档方面表现优异,准确率达到83%,有效提升了复杂语义信息的处理效率。
    基于低维表示伸缩的图正则化判别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在聚类中的应用#br#
    马丽娟, 沈栩竹
    2025, 41(3):  10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7
    摘要 ( 7 )   PDF (2680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标签部分已知的情况下,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已经被扩展为半监督学习方式,并提高了数据新表示的判别性,使得其聚类性能得到了提升。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维表示伸缩的图正则化判别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已知标签数据的低维表示进行伸缩后与编码其类别的向量对齐。构造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提供了求解该模型的迭代更新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收敛性分析。在3个真实数据集上执行聚类实验,并与其他优秀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高效的。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数字化赋能与创新路径#br#
    尹琼, 李 瑾
    2025, 41(3):  117.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8
    摘要 ( 7 )   PDF (922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数字化赋能与创新路径;阐述了数字化赋能在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传统勘查流程的深刻变革;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及该模式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缩短理论与实践转化时间的作用: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及双师制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策略。

    数控技术编程教学融合模式构建路径探究#br#
    郝中波, 李晓南
    2025, 41(3):  12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25.03.019
    摘要 ( 3 )   PDF (916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远程教学方法,结合教育理论和技术实践,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融合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实际教学实验,结合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下实操环节,有效提高了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实操技能。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术掌握水平,为数控技术编程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