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高级检索
|
图表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10-31
上一期
下一期
材料与矿冶工程
Knelson离心选矿机回收锡尾矿中锡石的可行性探讨
杨 波, 张艮林, 马 娟, 童 雄
2014, 30(5): 1-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1
摘要
(
665
)
PDF
(1128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Knelson离心选矿机的基本分选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矿山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尾矿中锡石的回收现状,以云南个旧某含锡尾矿为例,采用Knelson离心选矿机对锡尾矿中的微细粒锡石进行了初步的试验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Knelson离心选矿机对锡尾矿中微细粒锡石具有一定的富集效果,离心机精矿中锡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6%、58.3%,试验指标要优于摇床重选。
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规律研究
杨纯东
2014, 30(5): 5-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2
摘要
(
548
)
PDF
(1233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有效地预防采掘期间深部煤层分叉或厚度变化区域冲击矿压的发生,以某矿回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基于矿震活动在能量释放与震动频次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煤层分叉及煤层厚度变化对冲击矿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能量矿震发生前,日震动频次连续处于高位而日释放能量较长时间维持低水平;在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活跃,容易发生大能量矿震。通过对矿震进行“时间-空间” 分析,可以确定矿震集中区域和能量积聚时间段,从而可对煤层厚度变化影响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卸压防冲工作。
A钢厂低氮钢冶炼技术探讨
魏宝森
2014, 30(5): 9-1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3
摘要
(
647
)
PDF
(1264KB) (
6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转炉工序钢水增氮与排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合大量生产实践,探讨了转炉复吹制度、原材料加入与搭配、吹炼过程控制、出钢控制、脱氧合金化制度以及炉口微差压等方面对钢液增氮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掺钢渣微粉混凝土对减水剂的适应性研究
韩长菊, 张育才, 黄 岚, 宋 华
2014, 30(5): 13-18,3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4
摘要
(
708
)
PDF
(1742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基于钢渣粉作为活性掺合料用于混凝土行业。用云南某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钢渣粉,与矿渣粉复掺,制备C30混凝土,研究掺钢渣粉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塌落度损失,探索钢渣微粉与萘系及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钢渣粉的掺入不会影响混凝土对减水剂的适应性,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
测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
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出行OD获取技术研究
陈震霆, 容 会, 李东升, 聂俊堂, 陈 占
2014, 30(5): 19-23.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5
摘要
(
664
)
PDF
(1074KB) (
9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居民出行OD获取已成为智能交通建设重要基础数据之一。传统的出行调查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的方式,因此在应用上存在较大局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出行OD获取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移动通信网络和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挖掘整理出行者的历史手机移动定位数据,对采样数据进行概率统计,提取不同概率的定位小区,并结合KOPSA算法获取最优运动轨迹,以建立出行OD矩阵及获得出行者的出行起止点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出行者的OD。
遗传算法在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规划中的应用
罗玉梅, 陈 文
2014, 30(5): 24-28.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6
摘要
(
931
)
PDF
(1037KB) (
8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规划的问题,采用了遗传算法对一定区域业务范围内的基站布局进行优化,同时考虑了基站覆盖范围和经济效益的因素来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遗传算法在基站布局规划问题中的应用有效性。
一种面向任务的不确定效能资源分配方法研究
陈 文, 罗玉梅, 周绍景
2014, 30(5): 29-3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7
摘要
(
864
)
PDF
(884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面向任务的不确定效能的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维动态规划的解决框架。框架中深入分析该问题的特性,在资源约束、时间约束和策略约束下对问题进行建模,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将问题有机分解为3个子问题:任务序列的确定、任务资源的分配和占用时间优化;并分别应用综合优先度分析,多维动态规划,探索式优化的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最后通过实验案例对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有效求解面向任务的不确定效能资源分配问题。
GPS多路径效应的信号特征研究
王建英, 黄德武
2014, 30(5): 35-37,47.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8
摘要
(
613
)
PDF
(1234KB) (
6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PS多路径效应是GPS观测中的重要误差源,其严重影响GPS测量成果精度。在研究多路径特点的基础上,从多路径产生原理出发,借助多路径效应信号的函数表达,分析了多路径效应的误差特性,最后通过仿真给出不同情况下的多路径效应影响,得出了多路径效应具有时空特性、量值范围特性的特点。
机械与电气工程
基于Proteus的多点温度测控仿真研究
曾谢华, 马志诚, 杨 宇, 王 旭, 向丽萍
2014, 30(5): 38-4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09
摘要
(
704
)
PDF
(1333KB) (
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roteus环境下,使用MCS51单片机检测多个DS18B20温度传感器传回的温度信号,并对各个温度传感器设置温度超限声光报警。重点介绍在Proteus环境下如何读取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64位ROM序列号,并详细阐述单总线挂多个温度传感器时控制程序的设计过程。
利用PLC在工业控制中实现多任务处理
陶 敏, 郭彧琪
2014, 30(5): 43-47.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0
摘要
(
776
)
PDF
(894KB) (
4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PLC工作原理以及现场总线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PLC这种常规的控制设备上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并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采煤机螺旋滚筒截齿排列的研究
邵林波
2014, 30(5): 48-51,65.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1
摘要
(
626
)
PDF
(1463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制造螺旋滚筒式采煤机时,不可能具体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工作面,这样在用采煤机组采煤时,会发现由于截齿排列安装的状况不适宜本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而造成截齿的磨损严重,冲击载荷增大,时时有将截齿上合金片打掉的现象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现场进行了一系列“采煤机截齿排列”的实验及分析研究。
建筑设计与土木工程
可靠度理论在降雨入渗边坡工程中的应用—以元磨高速K253+(400~560)边坡为例
文雪峰, 李传奇, 马 娟
2014, 30(5): 52-56.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2
摘要
(
572
)
PDF
(132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坡工程是岩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边坡工程的状态涉及众多参数,具有不确定性,可靠度理论能利用数学方法将边坡工程中随机不确定的参数与工程的安全性有机联系。以元磨高速公路K253+(400~560)段为例,通过Bishop法,运用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极限状态模型,进而推导极限状态方程;并利用Geostudio对不同时段中边坡的降雨入渗情况进行分析,选取最不利状态为风险评价对象进行可靠度分析,验证JC法在边坡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影响可靠度指标的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建议在此类地层相似的边坡加固方面,应该以主要提高土层整体的内摩擦角为主,在此基础上采取提高边坡岩土的黏聚力的治理措施更为有效。
环境科学与化学工程
β
-环糊精改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郑孝英
2014, 30(5): 57-60.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3
摘要
(
666
)
PDF
(1231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反相悬浮法,通过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
β
-环糊精改性交联壳聚糖微球(CDS),用FTIR和SEM进行表征,研究其对甲基橙(MO)的吸附和缓释性能。考察吸附时间、溶液pH值、MO浓度、温度等因素对CDS微球吸附的影响,并与交联壳聚糖(CTS)微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pH4.0、交联CTS微球1h可达吸附平衡,而CDS2h达到平衡;吸附数据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
图书馆与编辑学研究
基于H指数及扩展指数的探索性因子研究
杜 湘, 张国飞
2014, 30(5): 61-65.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4
摘要
(
609
)
PDF
(1058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10—2014年间收录的冶金科学领域全部6694篇论文的元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发文数量、被引用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AR指数、R指数、A指数、Ha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再综合分析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评价的有效性和各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于ZOPP的学生动态管理改善项目规划应用研究
纳 佳, 王松江, 黄 卉, 蔡川雄, 刘振楠, 龙晓波
2014, 30(5): 66-73.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5
摘要
(
665
)
PDF
(1519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标导向项目规划法是一个开放的工作系统;它以一套结构化的模式,通过因果分析策略识别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帮助决策者寻找出最好的方案,用以解决或减轻这些发现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引入项目导向规划理论,探讨其在高校学生动态管理改善项目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找出如何创新现阶段高校学生动态管理 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这也是将目标导向项目规划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以期提升信息传媒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能。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金属热处理生产工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探讨
张文莉, 宋群玲, 蔡川雄, 胡 新
2014, 30(5): 74-80.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6
摘要
(
676
)
PDF
(913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满足实际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实施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抓住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就业为主的教育思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根据课程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了讲授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课题式教学法等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高职实验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改革—以炭素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滕 瑜, 宋群玲, 蔡川雄, 李瑛娟
2014, 30(5): 81-84.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7
摘要
(
924
)
PDF
(800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炭素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目前高职实验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得出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实验课时、增设开放性实验探索等实验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提高实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黄向阳, 康琼仙
2014, 30(5): 85-88,9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8
摘要
(
661
)
PDF
(801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我校“十二五” 发展规划以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服务石油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应用型教学特色,对本专业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研究,构建了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绘图能力,对课程参观实习、工程案例教学、体验建造教学和学生工作室教学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成效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实践证明该体系对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高校土建及环境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高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陈春华, 杨永锋, 张 玮, 何云梅
2014, 30(5): 89-92. DOI:
10.3969/j.issn.1009-0479.2014.05.019
摘要
(
761
)
PDF
(795KB) (
9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装饰材料课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专业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与具体方法,以期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征稿简则
写作模板
版权协议
稿件评审单(自科)
友情链接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新闻出版署
核心期刊查询系统
中国记者网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知网
维普
万方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扫一扫,关注本刊公众号